李小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方向带头人,江苏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团队带头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负责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会员,江苏省“先进材料设计与增材制造重点建设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理工学院“教学名师”,2020年第二届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提名奖团队负责人。
李小平教授长期从事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及其装备的研究与开发、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等。近年来,他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课题的研究,其中主持完成国家总装备部预先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航天创新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项,以第一参与人参与在研“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项目”1项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完成2014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鉴定1项,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件。
踏实地搞科研,硕果累累
李小平教授2007年来我校任教,一直奋斗在科研和教学第一线。自2012年我校招收第一届研究生起就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饱含对科研事业的热情和对授业育人的执着。在科研上,李小平教授一贯认真执着,吃别人吃不了的苦,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团队成员陈菊芳老师清楚记得李小平教授在设备研制过程中遇到难题时亲自带领团队成员,多次奋战在40度高温的试验场地,挥汗如雨,为了得到完整的实验数据,不分昼夜进行实验,终于完全攻克了试制设备的关键技术难题。
缘于李小平教授对科研的执着追求与不懈努力,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李老师带领团队老师和研究生完成了国家总装备部“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项目”以及多项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一五”预先研究项目和航天创新基金等国家级项目7项,参与在研1项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
特别是在研究工作中注重成果转化,联合在常高校和企业,围绕金属材料增材制造和半固态金属加工两项技术开展该领域的新型高强、高韧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新技术、新工艺和相应成形设备的研制,制备性能优异的高强高韧铝合金零部件。开发出相应的自动化程度高、稳定可靠的工程化装备,满足诸多领域对高强高韧铝合金材料与产品的需求,而且因为性能的大幅提高为轻量化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材料保障。经过多家单位的使用证明,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稳定可靠,完全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操作简单方便,提升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企业开发新型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孜孜不倦育人才,桃李芬芳
在指导研究生的科研攻关工作中,学生们总能体会到李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遇到难题时缜密且系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特别是李老师带领团队老师以及学生进行“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项目“电弧熔敷增材现场修复技术”的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李老师一次次组织团队老师、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邀请专家进行探讨。同时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项目设备研制、增材制造工艺与组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积累、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同学们眼中,李老师还是一个工作起来就忘记时间的人。学生易智飞还记得,李老师多次因为忘记时间而被锁在工程实训大楼,学生张明也记得,李老师刚做完手术出院,还没拆线就回办公室修改学生论文。李老师在科研上的悉心指导、生活上的亲切关怀和为人处事上的谆谆教导,在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2012年以来,李老师共指导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名,其中10名已毕业。指导研究生在校或在工作岗位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件,指导学生完成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7项,指导研究生获得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硕士生组二等奖1项。已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在企业工程实践中,研发产品、优化制造工艺等10多项,在工作中表现出创新能力强、专业技术素养高的优秀品质,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如已走上教学岗位的仓宁宁,2017年带领学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3D打印创意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校先进工作者、校优秀教练员、技能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研究生培养成效显著。
李老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怀着满腔的热忱和执着的追求,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以他严谨的科研态度,高尚的品格影响着学生,学生们凡事以老师为榜样,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