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引路人风采”第六季《教书育人好故事》的通知
2021-05-07  浏览次数: 1878

单位、各部门:

  2021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启航之年,也是学校推进更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为大力宣传我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典型事迹,彰显爱岗敬业的高尚师德和奉献精神,展示其在党的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工作中的良好风采,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为迎接建党10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本学期将继续在官网、官微、校报等平台推送“引路人风采”专题,现将材料报送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集对象

  根据中共江苏理工学院委员会文件江理工委组[2021]25号《关于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决定》,聚焦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教书育人好故事。

二、材料报送要求

1.引路人风采材料由个人准备,经所在院系、部门负责人审核把关后报送。

2.材料内容及要求:

1)照片不少于4张JPG格式),包括个人工作或生活照片、场景照片等。(其中个人简介配一张个人照片,先进事迹部分每一个小标题配一幅与之呼应的照片)。个人工作或生活照片能展现教师日常工作状态,尽量避免证件照;场景照以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照片为佳(见附2体现人才培养环境的其它照片

2)个人简介,包括简历、成果,书写格式一律采用第三人称500字以内。

3)先进事迹,包括从事党的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以及学校管理、服务和学校建设等方面的不断探索与追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感悟。题目自定,1000-1500字为宜文字生动、接地气。

请大家参考模板准备材料,以便于尽快发稿。

其他事项

请各单位部门高度重视,通讯员积极宣传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报道材料尽快至党委宣传部邮箱news@jsut.edu.cn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202157

 

 

1:文字模版

 

“优秀共产党员”汪永进教授:要做就做到最好

 

个人简介:

汪永进,1959年4月出生于江苏常州,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洞穴沉积和气候环境演变研究。

2003年获江苏省“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称号,2004年获江苏省优秀党员,2005年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领导的研究团队2007年获 “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班组)”称号,2008获得第五届国际气候变化喀斯特记录杰出贡献奖(中国学者仅一人),20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2016年7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汪永进是地理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老师,也是一名已有31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的工作,是科学研究、是教书育人,来不得半点虚假、也打不得半点马虎,因此“要做就做到最好!”便成为了他的口头禅,也成为了他的践行宗旨。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您科研之路,您觉得是什么?”

“要做就做到最好!”

坚守信仰 以党性修养为职业精神标杆

汪永进是一名老党员,同时也是一名老党务工作者。从1995年起,他就开始担任党支部书记,在这个与科研工作完全不同的领域里,他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工作和经济双重压力下,坚守职业精神和改善生活如何并重发展是现实中高校青年教师党员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是作为一名支部书记需要破解的难题。对于现实问题,他从不回避,在党员民主生活会上,从不假、大、空。他始终坚持“正人先正己”,常常以自己人生经历激励青年人坚持自己的理想,着眼未来,从点滴积累做起,先做好教学、科研,才会进一步改善生活。渐渐地,他摸索出一套具有高校特色的支部工作方法“树人工作法”,把支部建在学科上,将支部工作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把立德树人贯穿教学科研全过程,党建和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带领的“环境演变和生态过程”团队里,几乎所有青年教师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团队2006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创新团队,2009年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班组)”称号。

潜甘坐冷板凳  对科研精益求精

1987年,汪永进从南京大学硕士毕业到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任教。从1993年确立洞穴石笋高分辨率古气候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到2001年以此为题的论文在国际自然科学的权威期刊《Science》上发表,他经历了近10年艰辛曲折而又默默无闻的研究。这十年期间,他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在狭小的办公室里几乎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汪永进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要仰赖野外采样,要找到良好的洞穴石笋材料做研究。野外采样是一项艰苦而又危险的工作,洞穴人迹罕至,常有野兽、毒蛇、毒虫甚至毒气,并且漆黑一片,很容易迷路,稍有不慎,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有一次,他和同事进洞时拉着的塑料绳被洞内的蝙蝠咬断,返回时找不到洞口,徘徊了几个小时才凭经验走出来。

他也曾经路遇山洪暴发,摔倒在山沟里动弹不得,至今左手还有后遗症。但不管是实验室研究的枯燥还是野外采样的艰辛,他都甘之如饴。正因为对科研的执着,三年多之后,他又一次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论文。

 

他对科研数据向来严谨慎重、精益求精,每次都要经过反复校验,多方对比。“要做就做到最好!”要做到“千年不倒”!2001年,汪永进发表的第一篇《Science》论文中的数据,受到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古气候学家S·J·Burns和英国著名古气候学家Shacleton的联合质疑,而他信心十足地要求对方和他都将样品交同一实验室重新测定,对方经过慎重考虑后对样品进行了重新测定,结果发现是自己搞错了参数,之后专门在《Science》上发表了勘误文章。

春风化雨  不拘一格培育创新意识人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学生的成长意味着一切。汪永进从教近30年,一直把自己看作是学生的领路人,所以总是努力把最前沿的资讯,深入浅出地告诉学生,以此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现在,给本科生上课带实习的大多是年轻教师,可汪永进总想着能给本科生带个好路、开个好头,所以本科教学他总爱冲在第一线。《地质学基础》、《现代自然地理学》是很枯燥的课程,往往开设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对刚入校的大一新生而言是很大的挑战。他会花大力气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由简入繁,从生活中地理现象分析入手,逐步深入到学科精髓,学生听完课纷纷表示:“不仅不枯燥,反而充满趣味。”地理野外实习教学风吹日晒,十分艰苦,但又非常重要,因此每年的野外实习他总是亲自带队。

2009年在汤山野外实习时,为了让学生观察不同时代灰岩色泽和质地差异,用地质锤敲击新鲜面时,他的大拇指指甲被迸溅的石头击穿,鲜血直流。医生强烈建议休息一周,防止感染。可是第二天他依然来到现场。像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从第一次带实习至今,汪永进30年来从未缺席。

对待研究生的教学,汪永进更注重“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研究理念就像火种,一旦种下火种,学生只要找到干柴,就能让科研之火越烧越旺。他常和学生们说,科研是“全天候的”,没有酷暑、严冬、阴晴之分。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时间,汪永进就爱待在实验室里,与研究生一起整理材料分析数据,聆听他们的想法,互相启发、开阔思路,共同挖掘、解决难题。他也常鼓励他们走出实验室,多接触国际学术同行新方法、新思路,不要闭门造车。他的研究生大都在EPSL和QSR(SCI一区)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这是很多教授都望尘莫及的事情。目前,这些研究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已经成为教育、科研的骨干力量。

天道酬勤。在建党95周年之际,汪永进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他从未陶醉在鲜花丛中。“要做就做到最好”,这句汪永进教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激励着他和他的团队不断地向科学高峰攀登。

 

2:图片范例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