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课第一天,人文师生相约线上课堂
2020-02-26  浏览次数: 1897


224日原本是我校开学的日子

但校园里却依然很安静

新冠肺炎延迟了师生返校的步伐

但人文学院1332名学生和59位老师

通过另外一种方式

腾讯会议、雨课堂、钉钉课堂、微助教……

传递着知识,点燃着希望!


一、学院多次召开协调会议

 26日,人文学院通过腾讯会议传达了学校教学线上会议精神和《江苏理工学院应对延迟开学本科教学工作应急预案》的文件精神,部署了《人文学院关于疫情期间在线教学与实施方案》,明确了全体教师准备开设线上课程教学的任务和相关要求,正式启动了在线教学准备工作。

220日,人文学院通过腾讯会议研讨了开课在线教学的准备工作情况,中文系、文秘系、旅游系和酒店系分别汇报了各系任课教师在线教学的准备情况,还就线上教学硬件设备的准备、质量保证和监控、直播教学合班、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224日全天,人文学院共有22门课程班在线开课,其中第12节压力最大,全天共有22位任课教师即将开讲,学院党政领导、系主任、辅导员、班主任全部参与听课,确保所有课程顺利开展。


二、变身主播的老师

2月24日早上8点,虽然没有了熟悉的上课铃声,但是在各个直播平台,老师和同学们早已按时到位了。

为迎接这场特殊的课堂,老师们拼尽全力成为主播,使用特制的直播架、话筒、耳麦、各种学习APP,反复修改课程PPT和教案,思考如何才能保证上课顺畅,是录播效果好还是直播效果好,准备应急方案等等。老师们一遍遍演练、尝试,只为以最饱满精神状态讲好课上每一分钟。


三、“碎碎念”的辅导员

在疫情防控期间,人文学院辅导员老师传达精神、发布通知、统计信息、催填系统、上报数据、电话联络、视频会议、位置打卡、短信提醒……每天的日常就是在有限的24小时里完成海量的工作。学生每天一句正常、平安、健康等回复,是他们收到的最幸福欣慰的话语。在这特殊的战时刻,他们隔离不隔爱,隔屏不隔心,扎实落实人盯人的政策,分群分类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号召学生与祖国共克时艰,战胜疫情,共渡难关!


三、大学生的家里蹲课堂

上课第一天,同学们提前陆续进入各类在线课程平台,课上组团讨论问题,课程结束了还不忘在课程群里对老师说声“谢谢、辛苦了、666”等。很多同学说,第一次感受到了假期的难熬,肆虐的疫情尽管阻碍了他们返校的进程,却挡不住学习的步伐。但是,如何保证网上听课效果,如何进行自我管理,是线上上课同学们面对的新问题。

同学们分享上课后的感受:

今天我们通过网课的形式进行了第一堂中国当代文学的学习。相比在学校面对面的教学方式,网课的授课形式无疑是全新的体验,而且我觉得在效率方面来说,网课并不一定比面对面授课低。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内容相关但不相似,仍然需要我们潜心下来听讲了解1949年以后的文学。(徐天悦)

这次网课知识通过那方小小的屏幕一点点传输到我的脑中。当然,当代文学靠的不只是老师所了解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自己通过阅读文本而获得的理解,没有老师的监督,自己的自觉才是最重要的。(葛佳怡)

因为疫情,我们没能如期开学,但是停课不停学,下午我们进行了当代文学的线上授课。比起在教室上课,线上授课更加方便,快捷。我们可以随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也可以及时解答,并且在线授课每个人都可以听清老师的问题。当然也有缺点,线上授课缺乏了与老师眼神上,情感上的交流。可这并不能妨碍我们一颗学习的心,我们依然跟随老师的步伐与节奏,紧张而有秩序的展开课堂教学,在曹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当代文学绪论知识。相信我们马上就可以在教室见面。(李文霞)

曹老师讲课十分生动有趣,第一节课点名回答问题,我很幸运成为这其中一员,这使我意识到知识需要不断巩固,不能学完就丢下,知识需要通过日常来深入。点名回答问题使我们又再次巩固了之前的知识。曹老师上课的体系性很强,将我们一个学期需要读的书都整理了出来,使我们在学习上会更有方向。这会使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富有文学色彩,也会使我们的课外读物更加丰富多彩。(金天然 )                       

      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许多书目,使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周玲慧)

                                                                             (供稿:人文学院)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