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引路人风采”第四季《教书育人好故事》的通知
2019-03-13  浏览次数: 1292

各单位、各部门:

为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高教40条”,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宣传我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典型事迹,彰显爱岗敬业的高尚师德和奉献精神,展示其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中的良好风采,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广大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本学期将继续在官网、官微、校报等平台推送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引路人风采”专题,现将材料报送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集对象

主要聚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获得者等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好故事。

二、材料报送要求

1.引路人风采材料由个人准备,经所在院系、部门负责人审核把关后报送。

2.材料内容及要求:

1)照片5张(JPG格式),包括个人工作或生活照片、场景照片等。(其中个人简介配一张个人照片,先进事迹部分每一个小标题配一幅与之呼应的照片)。个人工作或生活照片能展现教师日常工作状态,尽量避免证件照;场景照以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照片为佳(见附2);体现人才培养环境的其它照片。

2)个人简介,包括简历、成果等,书写格式一律采用第三人称,500字以内。

3)先进事迹,包括从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以及学校管理、服务和学校建设等方面的不断探索与追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感悟。题目自定,以1000-1500字为宜。文字生动、接地气。

请大家参考模板准备材料,以便于尽快发稿。

三、其他事项

请各单位、各部门高度重视,通讯员积极宣传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并将报道材料于3月31日前发送至党委宣传部邮箱news@jsut.edu.cn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合署)

                                                  2018年3月13日

  

文字模版

姚文放:学海引航人春风桃李路

个人简介

姚文放,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评审专家。担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现担任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先进事迹

从教36年,担任研究生导师20余年,先后培养博士生62人、硕士生187人、博士后18人;指导的1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培养的1位博士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主导、参与扬州大学中文学科从硕士点到博士点,再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从文艺学省级重点学科到中文省一级重点学科,再到江苏优势学科的建设……

执灯者:照亮学子的研学之路

师者,如执灯者,照亮学子的学术探求之路、前行登攀之路,而师者本身,首先要把所持灯火的亮度燃到最亮。姚文放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上乘的学术素质为学生作出表率、树立楷模。迄今为止,他发表的论著总字数已达700万字,出版专著《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等十余种,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其最终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主持完成江苏省重点高校建设项目2项。现担任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姚文放先后获教育部颁发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次、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次,包括一、二等奖。

姚文放长期潜心从事学术研究,他精研深探的科研精神、匠心独具的科研品质和丰硕繁茂的学术成果,对研究生教学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他先后开设了《文艺社会学》《中国戏剧美学》《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论专题研究》《西方美学史专题研究》《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等多门硕、博课程,这些课程以观念超前、方法创新、知识面宽、信息量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2007年,《文艺社会学》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

引路人:创设“三三制”英才培养模式

学海无涯,书山有道。师者,是莘莘学子探幽寻胜的领航者和引路人。多年来,姚文放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引导一届届学子在求学之路上不忘初心。他创设了“三三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即严把“三道关”、锤炼“三文本”、搭建“三平台”。

“严把‘三道关’”,就是把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前答辩”、“答辩”和“后答辩”三个关口,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来抓,涵盖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学术指导以及论文的开题、写作、审核、答辩、验收、评价等全部环节,协同整合培养单位、管理部门、学科、导师等诸多因素,对于研究生教育进行全程监督、科学管控,发挥最佳的合力作用。

“锤炼‘三文本’”,在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时严把盲审本、答辩本、档案本,构成打造一篇优质论文的三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围绕提高质量这一核心,对论文进行持续不懈的修改、提炼和完善,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搭建‘三平台’”,让研究生参与高层次项目的研究,在导师指导下,在立项、结项、评奖等三个高层次的平台上经受学术磨砺,提高科研能力,恪守学术规范,为研究生以较强的科研能力完成学业,进而为冲击优秀学位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三制”在实践中取得了突出的实绩,多年来,他执教专业的博士论文答辩一次通过率始终保持在100%,在历年论文“回头看”抽检中不合格率为零。2007届博士生陈军的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这是江苏高校中文专业获得的首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15年,姚文放主持的“文科博士生教育‘三三制’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构建”获江苏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二等奖。

坚守者:甘当“磨刀石”与“铺路石”

师者,既是学术标杆,也是德行模范。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大学校园,学术不端行为有所滋长,对研究生教育形成严重侵蚀。姚文放认为,必须加强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教育,培养诚信至上、严谨笃实的优良学风。为此,他言传身教,倾注大量精力,逐步建立了一套学术规范教育的工作模式:在研究生的入学教育中必谈学术规范问题,从开头就端正方向;举办专题讨论和研究生学术论坛讲授学术规范问题,结合实际做到常讲常新;在专业课学习中穿插有关内容;在研究生学习各个阶段和环节提出明确要求,不失时机地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意识。

因为年龄、工作和学术科研等方面的原因,研究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姚文放利用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感和遵从感,因势利导,做好疏解。有一位硕士研究生因情感波折出现心理问题,他及时给予引导劝解,帮他调适心理、平定情绪,后来该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博士生。

姚文放热爱教学和研究工作,有一次,他年过九旬的老父因病住院,得知消息后,他仍坚持上完课才赶往医院,当时父亲已经昏迷,不久后就去世了。长年高强度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年以后姚文放的眼睛患上了白内障,随着年龄增长日趋严重,2012年,他作了双眼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稍有好转便又投入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2012年,他被授予扬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又被评为扬州市劳动模范。

近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人才大战”持续升温。面对国内多所著名高校的延请,姚文放始终不为所动,一概婉言谢绝。40年来,一直扎根在栽培了他、成长成就了他的母校,用扎实的教学实践和学术业绩诠释着执着坚守、忠诚敬业和无私奉献。他常常说:“从一而终,不离不弃。”他始终坚信,学术事业的发展需要长期的承继和累积、不断的拓新与进取,而他自己,甘于为自己钟爱的育人事业和学科建设,做一块“磨刀石”和“铺路石”。

  

图片范例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