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一品”大学文化建设巡礼——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12-27  浏览次数: 2635

  

伴随着学校的诞生、成长和发展,三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承前启后、筚路蓝缕。2016年5月,马克思主义学院被授予“江苏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点”。

  

一、“一院一品”大学文化建设总体思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根据全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文件精神,凝练形成马院的院训和使命。  

二、“一院一品”大学文化建设相关成果

1、一楼风貌~博识楼

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机构集中设置于博识楼。进入挂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标识牌的博识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明道 信道 传道 弘道—马院院训”、学院简介,以及博识楼马院管理机构指示牌及“学科建设”概况。

马院主要承担全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五门思政治课程教学,以及引领青年学生形成社会主流价值导向的历史任务。

马院前身为成立于1985年6月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先后更名为“社会科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2017月1月,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马院拥有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技创新团队”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点建设学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4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5项(主持),先后获批江苏省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其他奖项若干项。

2、二楼风貌

4个主干课程教研室集中安排在二楼。从一楼走上二楼,正对面的是马院“骨干教师风采”,楼梯口向西,教研室楼道外墙展示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探索”展板和“常州三杰”简介。

  

2014年起,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在全省高校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学,以此为基础,逐步探索形成“一条主线、两轮驱动、三位一体、四方联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思政课程教学的抬头率、参与性和受益度,《光明日报》和教育部门户网站等诸多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2016年12月,“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荣获校教学成果特等奖。

3、三楼风貌~展板介绍

三楼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行政以及综合办公室所在楼层。走上三楼,首先看到的是使命文化墙,办公室楼道墙面上“机构设置概览”和“历年专任教师概览”。马院经历30多年的沧桑发展,从1985年5位教师组成的马列教研室,到现在拥有34位专任教师,从教科研成果水平的低起点到十四个二级单位中的科研强院以及江苏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点,凝聚了几代马院人的期盼和梦想。

  

4、四楼风貌

四楼会议室楼道墙面是“党的建设概览”和“党员活动剪影”。近年来,党总支先后获得“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最佳党日活动等荣誉称号。会议室内环境布置清新雅致、特色鲜明,不时提醒着马院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切实做到“明道 信道 传道 弘道”,努力引领青年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自觉践行者。

1、一楼风貌~博雅楼

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机构集中于博雅楼。进入博雅楼,映入眼帘的是马院“获奖教科研成果”,其中有多项省市哲社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一楼教授、博士工作室楼道墙面出现的马院“代表性纵向课题”和“代表性横向课题”展板。 

2、二楼风貌

走上二楼,出现在眼前的是“科研骨干”风采,紧靠其右的是“代表性论文”。博士工作室的张立鹏、梁徐宁、刘小刚和邵鹏宇,各主持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张立鹏博士学术研究成果发表于权威期刊《哲学研究》(2014.10),获评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6年)。刘琨博士作为学校九三学社主委和市政协委员,积极主动地为常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

3、三楼风貌

三楼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和“财税法学研究中心”等2个校级科研平台,以及连续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侯强教授工作室。楼道墙面有马院“社会兼职及其服务”展板。学院教师担当起社会服务职责,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贡献江理工人的智慧。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