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谱一曲不绝的赞歌——追记教育学院艺术教育中心张小冬老师
2017-11-16  浏览次数: 2097

张小冬同志1958年11月出生在山西临汾,曾先后在中条山有色学校、中条山有色中学就读。1976年至1979年在山西绛县卫庄公社里册峪青年农场插队,1979年至1984年山西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工作。1984年至1988年在山西大学艺术系音乐专业学习,曾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1988年9月,张小冬同志进入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工作至今,先后担任美育教研室主任、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张小冬同志197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9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4月获评副教授,先后获得常州市高校教工声乐比赛三等奖、校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张小冬同志在大学教师这一岗位上工作近30年。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他作为学校唯一的专职音乐教师,尽心尽力地培养着一届又一届的学子们,填补了学校音乐教育的空白,把许多年轻学子领进了音乐世界。张小冬老师还连续20多年参与策划、主持、指导学校“职师之声”文艺汇演以及学校团委、学生会的各级各类文艺活动;他在主持美育教育中心工作期间,组织申报各类省厅级、市级课题,相继出版艺术教育类教材8本;他带领艺术教育中心的老师们奋战两年,帮助学校在2011年度获得江苏省教育厅公共艺术教育审核评估的优秀等级。

可惜病痛无情,张小冬老师的光亮终在他59岁这年燃尽。

 

躬耕一生,桃李杏坛不言 

对待工作,张小冬老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发现与创新中不断前进。他发现很多中小学老师,甚至包括一些大学老师,讲课时说话发音方法不正确,这些老师在上完课后嗓子又累又疼,有些严重的甚至还导致声带出现了问题。有一天,正在苦思如何解决问题的他突然联想到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会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他们是如何解决的?张老师立即查阅了播音主持的专业教材,希望能找到解决办法,却发现教材中很多内容都不适合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使用。他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选择迎难而上,最后和团队成员一起结合师范生的特点和教师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专门探究出一套适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案。张小冬老师自豪地说:“我们要让江理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对待学生,张小冬老师既是“严师”,更似“慈父”。他常说“太容易的事情大家都能做好,就是要去坚持做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因此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要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掌握真正的技能。小教班王昊同学对此体会很深:“张老师每次课都会让我们上台试唱,对每个人发音的不足进行指正,学的不好的同学会被批评,所以每次上台对我们来说都是考验,会很有压力。同时,张老师建议我们每天早上都要起来练声。有些同学没达到要求,张老师虽然会批评但不会放弃他们,反而更加鼓励他们。经过这样严格的训练,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每天六点早起练声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但经过一学期的练习,同学们的声音确实发生了变化。专业的技巧使得大家长时间说话嗓子不疼,更神奇的是,以前不敢尝试的高音歌曲也变得小菜一碟了。而对待心境不定的学生,他循循善诱。已经毕业的汤杰同学回忆:“刚入学时,因为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于是满腹牢骚,成天嚷嚷着要转专业。一次乐理课上,张小冬老师当头棒喝:‘你只有在本专业表现得足够优秀,才有资格说转专业’,此后他用心学习,却越发觉得小学教育专业有趣。专业课广泛涉猎,琴棋书画、舞蹈声乐样样学。感谢张老师,让我发现小学教育专业竟如此有趣。”

在去年,张小冬老师的身体已经抱恙,医生建议他停课休息,他却选择继续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张小冬老师的坚持,是因为他不想增加同学们今后的课业负担,更不想让大家一年的努力半途而废。在和教育学院戎晶京同学的交谈中我们得知,最后一节声乐课,张小冬老师匆匆地从医院里赶回来。尽管身体状况很不好,说话都很费力,但还是坚持认真地听完每一个同学的演唱,给他们提改进意见。戎晶京同学说:“当时我真的特别感动,张老师把心全都放在我们身上,真的是一位敬业负责的好老师,我特别珍惜张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机会,希望张老师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张小冬老师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热爱学生和严谨治学的深刻内涵,同时赢得了学生对他的爱戴和尊敬。

  

徽音绕梁,琴声不绝蕴芬芳

张小冬老师在徽音合唱团倾注了许多心血。教育学院徽音合唱团成立已有两年,成员来自于教育学院各个专业,全部是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但在张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两年的训练,成绩突出,也成为了教育学院的一大亮点。

2016年12月24日,正逢元旦前夕的平安夜,西苑食堂二楼,传来一阵美妙的歌声,一群手持蜡烛的白衣歌者,迅速排列成心形队伍,唱起《平安夜》。唱毕,他们又迅速四散开来,消失在人群中。 原来这短短三分钟的“快闪”,是教育学院艺术教育中心献给大家的新年礼物,也是在常高校学子首次用“快闪”的形式祝福新年的到来。张小冬老师是“圣诞老人”的扮演者,也是这次“快闪”的主策划。他当时介绍,当晚表演前,“快闪族”提前换好了衣服,披好外套混迹在人群中,等时间一到,整齐划一地在指定地点迅速排成心形队伍。“每个合唱的学生手中亮起一支蜡烛,在歌声和烛光里把温暖和祝福带给大家,作为一个特别的迎新年礼物,体现了年轻人的创意与爱。”

2017年教师节的早晨,19名女生手捧书夹缓缓走入59号楼一楼大厅,摆好队形,身后张小冬老师奏起琴声,大家合唱《故乡的亲人》。张老师说:“我们借此歌来纾解同学们远离家乡,奔赴常州求学的离乡之愁,也以此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节日向江理工所有师生表达我们美好的祝愿。”每个学生以饱满高涨的热情完成这一首歌,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琴音绕丛林,琴心在颤抖,声声犹如松风吼,又似泉水匆匆流淌。歌曲进入尾声,5名女生手举着教师节快乐的字牌走入,张小冬老师与24名学生齐声道:“江苏理工学院,教师节快乐!”徽音合唱团给教师们送上了真挚、充满爱意的祝福。

徽音合唱团在张小冬老师的带领下,带给江理工一次又一次的温暖和惊喜。他常和学生分享自己年轻时学音乐的故事,“宝剑锋从磨砺出,三分钟的合唱背后是我们日复一日的训练。”提到排练合唱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刘蕾同学表示:“我以前不爱唱歌,每看到别人唱歌很好听就很羡慕,但是又怯于开口唱。久而久之,自己的声音一直被压抑,很难听。成为合唱团的一员后,意想不到的是,我的声音在张老师的训练下发生很大变化,变得洪亮悠扬。整个人也变得自信多了,站在舞台上不再怯场。”“机缘巧合之下接触了声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唱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很感谢小冬老师的辛勤付出,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带领我们合唱团从萌芽到茁壮成长。”戎京晶作为合唱团团长,忆起往事不胜感慨。

岁值花甲春秋,留冰心一片,馨香百世;执教卅年寒暑,有桃李满园,遍布四海。张小冬老师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在钢琴前优雅明秀,他的笑容为所有岁月沉闷的回响消音。(文字:大学生通讯社 沈曹凤、明上晖,编辑:吴婷,策划:党委宣传部)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