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精业、追求卓越——记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贝绍轶老师
2017-10-18  浏览次数: 3715

贝绍轶,教授,博士,199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江苏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报废汽车绿色拆解与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常州市“新能源汽车控制与运用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递薪传火,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贝绍轶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做到言传身教,不仅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还注重传授他们学习方法和思路,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其树立远大理想。贝绍轶老师根据本学科发展前沿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不局限于课本内容的讲授,充实教学内容,把自己科研成果等最新前沿知识灌输给学生,拓展其知识面;注重课堂气氛,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近五年来,先后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重点项目(中德合作办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及一般项目(中德合作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双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研究)1项;公开发表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双能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等教学改革研究论文3篇;主编了应用型本科教材5部。

  

孜孜以求,做学科稳步发展的带头人

贝绍轶老师坚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与教学质量。目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车辆动态性能模拟与控制、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报废汽车拆解及材料回收利用等方面;在车辆主动悬架及电控助力转向智能控制方面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成果。近五年来,贝绍轶老师团队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技术需求,积极开展学科建设、科研研究,着力实现科研助推教学,先后主持完成了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相关研究通过了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成果鉴定;作为第一成果完成人的“车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其集成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3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的“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以及液压减振器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车辆悬架及其电子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设计理论、技术与应用”两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不忘初衷,做教育教学改革的奋进者

贝绍轶带领团队成员在教育教学模式、专业课程体系等方面积极改革、大胆创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先后被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A类);主持完成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项,先后获批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汽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5部,江苏省在线课程2门。

贝绍轶老师团队依托江理工育英众创空间,多方筹措资金,让有创新追求的学生参加教师科研或在教师指导下创新实践。贝绍轶老师团队成员先后指导汽车专业100余名学生在全国及省市级的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指导学生获国家及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0项,获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华东赛区光电组一等奖2项,江苏省普通高校本科团队优秀毕业设计2个,优秀毕业设计一、二、三等奖各1项,“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1项,江苏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状元赛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巴哈车大赛,竞赛成绩名列前茅。

作为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院长,他显得既普通又特别。在干部职工的眼中,他既是一位改革者又是一位实干家,思维敏捷、锐意进取、创新意识极强,善于捕捉一切与汽车教育发展相关的信息,引领学院始终紧跟国际、国内改革发展步伐;在教师们的眼里,他既是一位懂专业、善教学、勤于开展教学研究的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又是一位严谨、细致、耐心、周到、善于关心他人的朋友;在学生的眼中,他既是一位率先垂范、原则性强的老师,又是一位充满热情、亲和力很强,关心学生成长的长辈。

“传授知识容易,当好学生成长的全方位‘引路人’不易。教师是中国教育的‘脊梁’,没有好教师当‘引路人’,就无从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和国家、时代和人民需要的人才。”贝绍轶老师如是说。(供稿: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编辑:吴婷,策划:党委宣传部)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