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晚报》报道我校人文学院蓝士英老师在毕业典礼上的“精彩一课”
2017-10-13  浏览次数: 1879

江理工“女神”老师毕业典礼上“最后一课”,刷爆朋友圈

给毕业生布置三道题,看看你能得几分?  

毕业季,骊歌起。“一转眼,2013级的你们就要离开校园了。最近几个月,你们很辛苦……但就是这样的打磨,你们才日渐坚强、日渐成长。所以,我狠狠心,再最后一次给你们布置几道作业。”

这是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蓝士英作为教师代表,在2017届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她所说的“作业”,没有评分,不论标准,是需要每一位毕业生用心去解答的三道题——“我的大学”“我的城”和“我的人生”。这看似给毕业生上的“最后一课”,字里行间却无不透着老师对学生的叮咛和嘱托。

其讲稿在江理工官微甫一发布,就引得师生争相转发,一时间刷爆朋友圈,不少校友更是留言点赞这位“女神”老师。

1.用“三道题”创意发言,只愿岁月韶华不留遗憾

说起布置作业这一创意,蓝士英坦言,自己不过是把学生当做临行前的孩子,在他们踏入社会前,以“师长”的身份,再提醒几句。

“我的第一题,以‘我的大学’为题,整理他们在江理工四年的光辉史或黑历史,或者是糊涂史。”蓝士英说。

有的学生,四年的课上下来,甚至不知道老师是谁,或者对毕业后能做什么,想做什么没有规划,所以,这一题,她希望学生能回头认真检视自己,问问自己的兴趣、能力在哪里。

第二题,以“我的城”为题,好好了解生活了四年的常州。“常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未来,如果学生要在这里发展,那么只有了解这座城的文化底蕴、特点,才能更好地立足;如果从这里出发,那么去了解常州,同样会给他留下美好的印象。”

最后一题,以“自叙年谱”为题,按编年体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作传。蓝士英说,这一题,灵感来源于清代乾隆年间文学家赵怀玉的《自叙年谱》。

作为人文学院中文系的老师,蓝士英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古人对个体的经历、喜怒哀乐非常重视,惭愧的是,我从未梳理过自己的经历。”她打趣道,因此,她希望学生能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轨迹,不负此生。

2.传统课堂大变样,八成学生考上教师编制

在人文学院,蓝士英主要任教《古代文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在中文专业大三开设,第一学期以理论为主,第二学期以实践为主。蓝士英说,2013年她开始接手这门课,没有教案、教材,全部课程由她自主设计。

怎样才能把实践课上得精彩?蓝士英决定把讲台交给学生,将课堂模拟成学生说课、上课的形式。“人教版的初中语文一共36个单元,我让每位学生抽签,抽到哪个单元哪一课,就准备1~2周,然后上台说课或上课。每人15分钟,我会点评他们的表现,课后再帮他们修改教案。”

一学期下来,每个人都有机会走上讲台,得到锻炼。期末考试,所有题目也都来自每堂课的内容。

据了解,首届“课改”的35名学生中,28人考上教师编制,4人考研成功。

3.“零差评”气质女神如何炼成?学生这么说

蓝士英的高人气,不止在毕业典礼上体现。在学校里,她也是出了名的“零差评”。据该校教务系统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学生对蓝士英的评价基本都在95分以上(90分即为优秀)。

去年起,江理工开始实行导师制,即在师生间建立“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导其思想、学习与生活。2015级秘书专业的黄苏月在选导师前做足了“攻略”,最终选择蓝士英,只因学姐学长对她的一致好评。

“气质美女”,是黄苏月对蓝士英的第一印象,但更让她钦佩的,是蓝士英时刻保持学习的精神状态。“我去年暑假去美国宾州大学游学,恰逢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中国明清名画展览,蓝老师得知后,还特意托我去帮她收集展览的资料。”

此外,对学生有求必应也是蓝士英的“关键词”。2015级中文专业的李良品对吟诵颇感兴趣,向蓝士英求教。“蓝老师说她对吟诵涉猎不多,当时还挺歉意的。”没想到,几天后,李良品收到了蓝士英找的一叠吟诵资料。“因为我的一句话,她花了很多时间从各处收集,我挺感动的。”李良品说。(文/杨曌,图/吴婷)

报道来源:《常州晚报》2017年7月5日“第一升学·大学”版

原文链接:

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wb/html/2017-07/05/content_125897.htm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