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求索路 默默耕耘情——记“常州市师德先进个人”计算机工程学院白凤娥老师
2017-09-30  浏览次数: 2108

白凤娥计算机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开始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获省级“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先进个人、常州市师德先进个人、校优秀共产党员、校杰出知识女性、校优秀教师、校“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校优秀工会工作者、校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发表8篇教改论文,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19项,目前在研教改项目3项。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诲人不倦 认真践行教书育人职责

30多年的教学工作及教学研究中,白凤娥老师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探索出一套以目标为导向、以发展为动力,以关爱学生为保障的教学工作思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注入革新的思维,根据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以教师课堂教学能动性的提高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

白凤娥老师在担任计算机工程学院副院长近十年,以规范为要求,以制度为抓手,以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为表率,保证了学院教学有序高效运行。2012年—2016年的5年中,计算机工程学院4年被评为江苏理工学院优秀基层教学单位。

围绕教学中心,白凤娥老师负责实验室建设工作和资产管理工作,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和争取学校、学院和企业各类资源,改善教学、科研及教学实践条件,以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全院从已有专业和未来规划专业建设需要出发,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组织专门团队对实验室进行深入调研、精心论证、精细实施、规范管理。目前学院中心实验室共36个,占地面积4090m2,在资产正常报废的情况下,总值达到1514.7多万元,覆盖所有6个专业和全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所有实验室按照专业布局、统一管理,目前已实现全校范围内全面开放、资源共享,进一步满足了全校学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程的实践需要。

门墙桃李 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白凤娥老师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先后为本科生开设多门基础课、专业课,组织并且参加本科生专业见习、生产实习、教育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新技术讲座、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的指导工作。同时她还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共指导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

在实践教学中,尤其是负责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过程中,她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毕业学生中有50%以上取得优良成绩,多人次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2次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

她长期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对指导的研究生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学习和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共培养合格硕士研究生47名。白凤娥老师还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助课和科研活动,她把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经验进行认真分析和讲解,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就业和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鞠躬尽瘁 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

白凤娥老师勇于创新,她分管我校计算机工程学院教学和教学改革工作,对传统的3.5+0.5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革新,在全校首创“3+1”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学科基础、专业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1年企业项目开发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使学院人才培养直接面对社会需求,计算机工程学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名列学校前茅,2012年和2017年获得2项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被学校推荐参加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的评审。

白凤娥老师亲自主持程序设计,将《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作为全院最重点的平台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改革、机考改革、N+1综合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都走在学校前列,一方面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以C语言程序设计能力参加全省和全国“蓝桥杯”等软件设计大赛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不断高涨,获奖种类和获奖人数也在不断提高,学生申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积极性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立德,重言传身教;树人,润物细无声。“白老师是我见过的最认真、最负责也是最可亲的老师。”她的学生这样评价。

(供稿:计算机工程学院,文字:大学生通讯社·采访部王歆昀,编辑:张月桃、吴婷,策划:党委宣传部)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