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电视台:2014年将是史上“更难就业年”?
2014-04-24  浏览次数: 427

 

 

 

    2013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季”,2014年因为最多毕业生“撞上”最大留学生归国潮,被称为“更难就业季”。就业,无疑是摆在今年应届大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

  今天(11/21)上午,在常高校的首场秋冬季校园双选会,在江苏理工学院举行。来自省内外的300家用人单位,提供了4000多个就业岗位。而有些用人单位还没有进场,大学生们就已经挤满了整个体育馆。

  王涛来自南京工业大学,学的是化学反应专业,听说有化工企业在这里招聘,他昨晚特地从南京赶来。

  “前辈给我们提供的经验来说,我们专业一开始出来实习工资并不算高,大概也能挣到3000元左右。”

  截至11月,今年江苏高校毕业生总就业率达到90.08%,仍有5万多人没有就业。明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量将再创历史新高,达54.1万人,比今年还要多9000人。而明年回国就业的海归人数也将创下历史新高,可能将达到33.5万至35.8万人。

  江苏理工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杨惠告诉记者,“增加的67万的海归人数当中,有6%左右要在江苏就业,这个形势肯定对我们今年的应届生找工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学们显然也都有心理准备,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沓简历,希望多投几家争取有好的结果。据说最多的一位同学印了50份个人简历。会计专业的王文俐一会儿已经投出了三份。

  江苏理工学院会计专业学生王文俐表示,“真的不能放太高,我觉得先就业再择业嘛,因为好的企业肯定对你的要求也高,没有一定的经验、理论知识背景,觉得很难被接受。”

  从现场看,金融财会专业的需求量不多,曾经的热门专业,这几年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同学们的择业观也更加务实。

  像机械、电气、软件工程等专业,相对来说就业情况看好。这家来自宜兴的民营企业,想招纳60名储备干部,其中电气专业10人,起点工资比去年也提升了10%,在2200元到2700元左右。

 

  宜兴天地龙控股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徐坚说,“替换一些现有的不合适的员工,来淘汰,第二是满足企业扩张的需要。”

  从2013年大学生就业情况看,现在有七成左右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其中又有八成面向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就业。大学生们正学会更加务实地估量自我。

  江苏理工学院通信专业学生徐晓凤表示,“我知道找到工作不难,但是找到一些适合的好工作比较难。我觉得不管形势怎么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让自己精神状态达到最好,相信也能给自己加几分。”

  徐晓凤学的是通信专业,她与上海一家化工企业的招聘人员足足聊了15分钟,交谈内容包括对专业的认识、到性格的优缺点,甚至结婚生子的打算,基本通过了企业的初试,被邀请到上海参加复试。

  用人单位表示,择业最终还是要凭能力和实力说话,各种证书和奖励证明是一种参考,但也决非全部。所以一般都要在实习一段时间后,才能最终确定是否录用。

  据了解,应届毕业生签订协议时间一般呈现两次高峰,分别是每年的11月、12月份和第二年的45月份,因此,毕业生要主动抓住机会、积极就业。

  杨惠告诉记者,“根据分析,未来的十年当中,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在白领的层次上比例会下降很多,更多的大学生会趋向于蓝领和灰领,他们在这方面已经逐步意识到了,在就业上应该是更加趋于务实跟理性了。”

  另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明确要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

文章来源:常州电视台《常州新闻》20131122

原文链接:http://www.zhong5.cn/article-299676-1.html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