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共产党员人格追求的指南
2003-12-25  浏览次数: 595

艺术设计系  99装(1)  张羽程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三个代表”所作的精辟论述,不仅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更是共产党员人格追求的指南!

    “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推进理论、制度和科技创新,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一、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认清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努力掌握新知识,不断提高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无论将来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经常加以检查和不断总结,看看究竟是不是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的纠正。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

    二、每一个共党员,都应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共产党员高尚人格不可缺少的内涵。坚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就是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模范公民,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行为去影响、激励身边的同志,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三点,我想着重谈一下:“三个代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简单地说:就是“群众信得过”。

    “群众信得过”体现了共产党员人格追求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我们不能孤立地讨论共产党员的人格,必须把共产党人的人格与他的特殊性质联系在一起。为了群众、尊重群众、联系群众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最现实的体现,只有赢得群众,才能实现党的事业,而赢得群众不是靠权和钱,也不是靠抽象的理论说教,更不能靠表面一套,背里又一套的虚伪伎俩。要赢得群众最根本是靠党员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是否被认可,又直接体现为群众是否信得过你。群众信得过,既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内在需要,又体现了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实践要求。抓住“群众信得过”就是抓住了党员的人格追求。

    “群众信得过”又能客观地反映社会变化对党员人格要求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与奉献、原则与灵活、个体与整体、合理与合情,关系很复杂,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说明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我们不可能把什么情况都说得十分清楚,但是“群众信得过”却能准确把握社会的变化在人格追求评价方面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叱咤风云驾驭市场经济的共产党员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评价;一些个人遵纪守法,但思想僵化,工作保守的共产党员群众并不拥护;一些虽有能力,但贪污腐败的党员被群众唾弃;许多虽然严格要求,勇于得罪人,但为人坦荡,出于公正的党员得到群众的充分肯定。群众信得过还是信不过把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揭示得清清楚楚。

    “群众信得过”与共产党员自身的人格内省又是完全一致的,自古以来,人格追求既是外在力量制约的结果,又是一种高尚人格的自省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终要体现在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群众信得过,就是让老百姓觉得你是可以代表他的,只要人民需要没有份内份外之分,份内的事需认真干,份外的事也要主动干。共产党员要奉献,决不能什么事都没干,就斤斤计较地伸手要这要那,只想索取,不求奉献,这些都违背了“三个代表”的要求。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三次相结合的创新成果,“三个代表”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我们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大局和改革、发展实践,潜心学习,不断深化理解,防止浅尝辄止;“三个代表”是严整的科学体系,我们要全面正确把握其统一的整体关系,力戒片面性。只有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学充分、学清楚、学透、学通,把思想和行为进一步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三个代表”真正落实,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才能闪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辉。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