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化(2)江军
邓小平是20世纪最有魅力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家之一。他设计和导演的中国改革开放震撼全球。正是他,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那么,邓小平为什么能够作出如此重大的贡献?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与他的精神品格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邓小平同志在其一生波澜壮阔的生涯中,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优秀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一旦形成,反过来,又成为推动他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的精神品格,既有利于总结过去,正视现实,更有利于开辟未来,其意义是无可限量的。
一、行为方式上的务实精神——我是实事求是派
1987年3月3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的谈话中说道:“中国不存在完全反对改革的一派。国外有些人过去把我看作是改革派,把别人看作是保守派。我是改革派,不错,如果要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所以,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①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做人的一条基本原则。实事求是,既是邓小平的思想路线,又是他的人格所在。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实事求是,敢于承担责任,这正是青年时期邓小平最可贵的品质。行为方式上的务实精神,是邓小平精神品格的基本内容之一。邓小平务实精神的主要表现:一是注重实情、正视现实,坚持从实际出发。他对实际的把握,既注意到实际的可能,又注意到实际的需要;既看到历史的实际,又看到现实的实际。他对现实的认识,既看到有利因素,又看到不利因素;既承认成绩、成功,又承认困难、挫折和失误。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指出:“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②二是主张说实话,反对讲大话、讲假话。邓小平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有些观点不是邓小平首先提出来的,他就明确加以说明。如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邓小平说不是他首先提出来的,而是中国农民的发明创造。三是要求办实事,真抓实干,邓小平既说老实话,也干老实事。“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耗子就是好猫。”这是他坚持干老实事的两句至理名言。四是注重实效,注意让事实说话,把实践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成败的标准。“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总之,邓小平确实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是一个“实事求是派”。
二、价值取向上的民本精神——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1981年2月14日,邓小平在为英国培尔曼出版社出版《邓小平文集》所写的序言中说:“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③
邓小平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邓小平是怎样深切地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的呢?他为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做了些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制定方针、政策以人民群众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邓小平认为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依据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人民生活的共同富裕。二是把人民利益作为判断和衡量改革开放政策是否正确的标准和尺度。他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这“三个有利于”标准归根到底是“人民利益至上”的标准。他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考虑问题和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三是实践活动以人民群众为本。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方面,邓小平认为,党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四是在个人与群众的关系上以人民群众为本,不夸大个人作用,极力反对个人崇拜。把个人看作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他明确表示做中国人民的儿子,这是他民本精神的生动写照。
三、性格胆略上的敢字当头精神——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④
邓小平被誉为“打不倒的小个子”。他在坚持务实精神、稳扎稳打的前提下,强调要敢闯、敢干。这一精神品格主要表现在:第一,敢于直言,不怕得罪人,开诚布公地亮出自己的观点。1959年,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本人提出,我不能再担任国家主席,我应该退到后台去,让别人干。毛泽东没有提名由谁来担任国家主席,让大家都发表意见。可是大家都不吭声。邓小平说话了:“都不提,我提,刘少奇。”⑤干脆、直言、严肃,在大事上,凭主见,不左顾右盼,关键时刻,他敢。这就是邓小平的性格。第二,敢于碰硬,不怕摸老虎屁股,毫不畏惧地同“四人帮”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文革”后期,面对当时的困难局面,他不顾“四人帮”的压力,抱定“不怕再次被打倒”的决心敢捅“马蜂窝”。第三,敢于负责,不怕再次被打倒,大刀阔斧地进行全面整顿。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些同志总是怕这怕那,邓小平大声疾呼要敢字当头,他说:“没有胆量搞不成四个现代化”,他把胆量看成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第四,敢于试验,不怕冒风险,一股子劲地杀出一条血路来。他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敢于闯前人未曾涉足的盲区,不断摸索和掌握商品经济发展的规律,正确规定特区的特殊政策,促进了特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五,敢于动脑,不怕闯“禁区”,以政治家的勇气进行理论创新。正如列宁说的那样,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邓小平理论,也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事业。但是,邓小平理论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既有高度的理论素养,又有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勇气。
同任何一种高尚、进步、科学的精神品格一样,邓小平的精神品格也具有深广而久远的意义。就其现实意义来说,突出地表现为如下几点:
首先,学习、研究邓小平的精神品格有利于我们准确、完整、深刻、全面地把握邓小平理论,成功地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向实践的飞跃,并在新的实践中完善、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本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固然离不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也离不开国内外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诸多客观条件,但同样离不开邓小平的主观条件,特别是他的精神品格。
其次,学习、研究邓小平的精神品格有利于我们弘扬新时期的伟大创业精神。邓小平的精神品格与新时期的创业精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本人就是新时期伟大创业精神的主要创造者,新时期的创业精神在许多方面打上了邓小平精神品格的印记。邓小平的精神品格本质上也是一种创业精神。因此,如果说新时期不能不弘扬伟大的创业精神,那么弘扬创业精神又不能不学习、研究邓小平的精神品格。
第三,学习、研究邓小平的精神品格有利于培养“四有”新人,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邓小平本人就是“四有”新人的典型,他的精神品格将激励着人们朝着“四有”新人的目标而努力,鼓舞着人们为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奋斗。
第四,学习、研究邓小平的精神品格有利于提高各级领导者的素质。他的精神品格,是一个卓越领导者的精神品格,是一种高尚的、进步的和科学的领导精神品格。邓小平的精神品格大量地表现在他的领导作风、领导能力、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上。因此,学习、研究邓小平的精神品格,有利于各级领导者转变领导作风、提高领导的能力、优化领导方法、精通领导艺术,从而更好地担负起领导责任。
第五,学习、研究邓小平的精神品格有利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一个民族要振兴,不能不弘扬和振奋民族精神,而弘扬和振奋民族精神的根本就在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邓小平的精神品格既是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又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两者在其自身的有机统一和高度升华。从这里,我们可以从微观上看到民族精神现代化的光辉范例。
注:
①②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9、376、372页。
③郑晓国《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版,第302页。
⑤陈继安《邓小平谈邓小平》,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171页。